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形勢概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光伏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8月,光伏產業正經歷結構性調整。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推動,國內光伏企業面臨「內卷」困境,價格戰導致全行業利潤承壓。近期政府通過產能調控、規範市場競爭等政策手段介入,疊加頭部企業主動減產,光伏產業鏈迎來關鍵轉折點。技術面與基本面雙重信號顯示,行業觸底反彈窗口或已開啟。
2025年上半年數據顯示,全國光伏玻璃行業平均淨利降至每噸-362元,頭部十家光伏企業聯合宣布減產30%,成為反「內卷」的標誌性舉措。這一決策源於中央財經委員會對「低價無序競爭」的治理要求,通過限制過剩產能、規範市場帳期等政策組合拳,逐步扭轉了行業利潤持續下滑的局面。
數據支撐:截至2025年6月底,光伏玻璃企業全面虧損,減產措施直接推動行業供需關係改善。預計下半年產能收縮將使光伏組件成本壓力緩解,利好全產業鏈利潤率修復。
政策調控不僅影響光伏玻璃環節,更向上下游傳導。矽料、光伏組件及設備製造企業正同步受益於行業出清效應。例如,頭部矽料企業通過優化產能利用率,有望在2025年四季度實現成本下降15%;光伏設備廠商則憑藉技術疊代需求,訂單量環比增長超20%。
趨勢洞察:隨著落後產能退出和市場集中度提升,光伏行業將逐步從價格競爭轉向技術與效率競爭。預計至2026年,頭部企業市占率將再提高10%,推動全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資本市場方面,光伏ETF指數已形成「雙底」形態,當前估值處於近五年歷史低位。MACD指標顯示金叉信號明確,表明短期反彈動能增強。中長期看,在政府去產能政策持續加碼及行業盈利改善預期下,光伏板塊有望吸引資金回流。
風險提示:需關注中美貿易摩擦對出口的影響、終端需求增速放緩以及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量預計突破480GW,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製造基地,其產能結構調整直接影響國際市場格局。儘管面臨歐美關稅壁壘壓力,國內企業正加速開拓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海外營收占比計劃提升至35%以上。
數據延伸:2024年光伏組件出口額達1.2萬億元,但2025年上半年因貿易政策調整同比下降8%,凸顯依賴國內市場轉型的緊迫性。
結論與展望
當前光伏行業正通過產能調控逐步打破「內卷」困局,政策引導下的優勝劣汰機制已初見成效。從技術指標到企業盈利預期,多重信號表明行業觸底反彈趨勢明確。未來需重點關注政府對競爭秩序的持續規範、新技術路線(如鈣鈦礦)商業化進展以及海外市場多元化布局效果。投資者可把握光伏ETF估值修復窗口,在中長期配置中優先選擇具備技術壁壘和成本優勢的企業。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年8月1日;本文分析基於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
更多光伏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光伏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