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全球航運業持續低迷 運力過剩突圍路逕行業大整合

全球航運業持續低迷 運力過剩突圍路逕行業大整合

2016-01-01 09:55:57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受航運業持續低迷的影響,2016年新造船訂單大幅減少,近半造船訂單遭撤銷,未來幾年大多數船廠將面臨無船可造的局面,造船業正步入「寒冬」。

  全球航運業大整合仍將持續

  作為全球最大的航運組織,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的會員擁有1.5萬多艘船舶,占世界海運總運力的65%以上。這是該組織首次在上海舉行全球大會,「共話復甦之路」成為會議主題之一。

  對於全球航運巨頭來說,2016年有可能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挑戰最大的一年。今年9月,世界排名第七的韓進海運宣布申請破產保護。10月,重組後的中國遠洋公布財報,前三季度虧損92.2億元。11月初,全球航運業老大馬士基宣布,三季度航運板塊實際虧損1.22億美元,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虧損。

  虧損、破產、重組。全球航運業的持續低迷,讓市場參與者開始深深的反思。

  「金融危機八年來,全球經濟已出現緩慢的復甦,但航運業沒有,目前仍在痛苦的徘徊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行業的自我調節出了問題,市場缺乏自律。」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副總經理葉偉龍表示。

  葉偉龍所說的「自我調節」問題,表現最明顯的是全球海運運力的大擴張。2011至2015年,航運業年均投資造船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持續的運力擴張,導致供需嚴重失衡。2016年年初,海運業的兩大運價指標BDI(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和CCFI(中國出口貨櫃運價指數)雙雙跌至歷史新低,分別只有290點和632點。

  《2016-2021年中國航運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表明,與其他行業不同,航運業從船舶訂造到運力釋放,需要一定的周期。安信證券交運行業研究員姜明表示,從這個角度看,貨櫃運輸行業的供給側改革才剛剛開始。雖然韓進申請破產保護,但其保有的運力依然作為籌碼存在於航運市場,長期看不會改變供需格局。

  一片愁雲慘澹中,中國市場的動向,將成為全球航運市場的最大變量之一。

  2016年年初,由中遠、中海合併而來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掛牌,成為航運業整合的標誌性事件。隨後,德國的赫伯羅特航運與阿拉伯輪船簽署合併協議,日本的川崎汽船、商船三井和日本郵船則同意在明年合併旗下的貨櫃運輸業務。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認為,航運企業要告別在市場低谷時才抱團取暖的短期行為,轉為更加深入地應用「共享經濟」模式。這包括班輪聯盟的共享船舶、貨櫃和艙位,以及油輪、干散貨運輸市場的聯營體。

  除了市場自發調整,中國的航運相關制度也在積極改進。比如上海自貿區就在全國率先實施外資船舶管理、國際中轉集拼等一系列開放措施,還啟動了中英航運人才「雙認證」試點。

  另一方面,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將給航運企業帶來新的商機。「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將有效補足沿線國家的基建短板,激發當地經濟、貿易增長的潛力。而航運企業可以藉此機會開闢新航線,提高相關地區的海運連通性,實現企業與區域經濟的共贏。

  只不過,在這一切發揮作用之前,航運業仍要忍受相當長的低迷期。航運大數據公司億海藍副總裁劉倩文表示,「可能要等到2019年,干散貨運輸市場才能出現轉機。」而工銀租賃航運金融事業部執行總經理郭芳萌更是直言:「只有沒人談復甦了,航運業才能迎來真正的復甦。」

全球航運業持續低迷 運力過剩突圍路逕行業大整合

  運力過剩的突圍路徑

  國內兩大航運央企的合併,意味著新的航運巨無霸「中國神運」誕生。新集團成立後,在運營規模上擁有多個「世界第一」:分別是船隊綜合運力8532萬載重噸/1114艘,干散貨自有船隊運力3352萬載重噸/365艘,油輪運力1785萬載重噸/120艘,雜貨特種船隊運力300萬載重噸。

  此外,在貨櫃碼頭、船隊等方面也是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其中在全球的貨櫃碼頭將超過46個,泊位數超過190個,貨櫃吞吐量9000萬TEU,排名世界第二;全球船舶燃料銷量超過2500萬噸,排名世界第二;貨櫃租賃規模超過270萬TEU,居世界第三;貨櫃船隊規模158萬TEU,居世界第四;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接單規模以及船舶代理業務也穩居世界前列。

  不過,儘管在規模上已經全球領先,但如何更好的實現1+1大於2的整合,應對航運市場運力過剩的挑戰,仍有待市場的檢驗。

  2016年以來,航運業的外部環境繼續低迷,由于波羅的海國際干散貨運價指數、中國出口貨櫃運價指數均在今年創下歷史新低,中國遠洋上半年虧損72億元,公司還預計2016年的貨櫃運輸市場供需矛盾不會得到根本性緩解,需求低速增長很可能成為常態,同時船舶大型化壓力進一步加大。

  「由於對航運產業供需狀況認識的弱化,2011至2015年,年均投資造船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持續的運力快速擴張,導致供需嚴重失衡,截止到2015年,全球干散貨運力過剩率達30%以上,貨櫃運力過剩達25%,油輪運力過剩達20%。2016年初BDI和CCFI雙雙跌至歷史新低(BDI 290點、CCFI 632點)。受持續低迷的影響,航運公司業績惡化、資產縮水、負債增加、有的公司宣布破產,產業平衡被徹底打破了。」中遠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在剛剛舉行的國際海運年會2016發表演講時候坦陳。

  許立榮認為,「共享經濟」將引領航運經營模式的創新,從班輪聯盟的共享船舶、共享貨櫃、共享艙位,到油輪、干散貨船市場的聯營體,都與共享經濟的理念不謀而合。

  2016年5月,韓進海運、赫伯羅特、川崎汽船、商船三井、日本郵船和陽明海運等6家貨櫃航運企業也宣布成立全新的聯盟THE Alliance,使得全球集運市場開始從四大聯盟轉變成「三國演義」。

  「在這一代的夥伴關係當中,聯盟所尋求的利益跟以前是不一樣的,」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主席馬里奧?科爾德羅對記者分析,第二代的貨櫃班輪聯盟有四個特點,第一是船舶分享,第二是運營中心,第三是信息共享,第四則是聯合採購。

  事實上,「抱團取暖」已經成為航運企業突圍的一個主要方向和路徑。近日,中國船東協會、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中國港口協會、中國口岸協會就在國際海運年會上簽署「國際航運合作機制」框架協議,抵制行業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倡導共建合作共贏的開放夥伴關係。

  而許立榮則指出,航運業未來的另一拓展路徑,就是對水運、碼頭、倉儲、物流、內陸運輸等節點的產業鏈的整合,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全程解決」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加大全球海外碼頭的布局,已經成為中國遠洋關注的重點之一。去年10月份就收購了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貨櫃碼頭65%的控股權,2016年3月初,希臘審計法院又批准了將比雷埃夫斯港港務局67%的股權出售給中國遠洋海運集團

  「中遠經營碼頭業務有船隊方面的優勢,但我們和國際上一些領先的碼頭投資公司相比,在海外的營運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時任中遠太平洋總經理的邱晉廣告訴記者,「未來的投資重點將圍繞像希臘這些已經投資的,或者新加坡這些占股權比較大的平台周邊項目延伸,此外,西北歐一些重點港口也是我們關注的區域,非洲、拉美一些地區我們也在加大投資力度。」

更多航運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航運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