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是一個明顯的周期性行業。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航運業一個完整的周期大約要經歷10年的時間,包括7年的低迷時期和3年的繁榮時期,因此航企必須要做好長期過冬的準備。一個真正的優秀的企業,必然能夠經得起行業周期的考驗,在行業景氣低迷的時期能逆勢盈利。而在行業低迷期業績大幅下滑、虧損甚至破產的企業,只能是一個不適應市場,生存能力、競爭實力低的企業。
自2016年2月18日中遠、中海兩大集團實施重組以來,新成立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成為全球運力規模最大的綜合航運公司,規模優勢和綜合實力得到顯著提升。新集團確定了「6+1」產業集群,打造金融控股上市平台,深層次優化布局並提高了企業抗周期能力。2016年1-6月,新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910億元,利潤91.74億元,初步體現了改革效應。
新集團依照「規模化、國際化、盈利性和抗周期」四個發展維度,確定了包括航運、物流、航運金融、裝備製造、航運服務、社會化服務以及網際網路+在內的「6+1」產業集群。
「新的業務結構,使得重組不僅是規模上的合併,也是對業務的深層次優化布局,對新集團未來抵禦航運市場的周期性波動風險將起到積極作用。」許立榮表示,本次重組整合打破了過去航運主業不可逾越的傳統,打造了一個金融控股的上市平台,從根本上提高了企業的抗周期能力。
據《2016-2021年中國航運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表明,根據新的戰略布局,在新的產業集群發展戰略下,中國遠洋海運的碼頭與貨櫃運輸劃入了一個事業群,並明確「以碼頭為點,以航線為線,以集運和物流為面,共同打造全球服務網絡」。由此,集運和碼頭兩個板塊能夠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配合發展。新集團還融合了原中遠、中海兩大集團旗下的優質金融資產,打造了「航運+金融」的業務發展模式,實現戰略轉型。
重組後,中國遠洋海運在全球航運舞台上頻施拳腳。6月26日,巴拿馬運河新船閘正式開通,「中遠海運巴拿馬輪」成為首艘通過新船閘的新巴拿馬型船舶,被載入國際航運史冊;8月10日,與希臘共和國發展基金簽署了「比雷埃夫斯港務局多數股權交易完成備忘錄」,正式接管了比港港務局的經營;9月28日,與阿聯阿布達比港務局簽署特許經營權協議,共同合資經營阿布達比哈里發港二期貨櫃碼頭;10月12日,收購義大利瓦多碼頭40%的股份。
同時,在新的戰略指引下,中遠海運集團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重點布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興市場和戰略要地,新集團在國際航運業的行業地位及話語權已逐步增強。中遠海運集運與法國達飛、東方海外、長榮集團組成了新的貨櫃運輸聯盟「海洋聯盟」,成為全球貨櫃航運三大聯盟之一,與由馬士基、地中海航運組成的「2M」形成有力抗衡。目前中遠海運在全球投資經營的11個海外碼頭大多分布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已覆蓋新加坡、比利時、荷蘭、德國、希臘等國家和香港、台灣等地區。
俞曾港表示,經過重組,目前中遠海運集團在境外設有歐洲、北美、南美、東南亞、非洲等10大區域公司,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15家控股企業。今後,新集團將以海外公司為載體,進一步推動集團全面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努力成為全球航運物流市場的有力主導者。
更多航運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航運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