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百貨店從誕生到今天幾十年的發展之路,百貨的經營模式從以自營為主導,到今天千店一面的聯營模式,讓曾經風光無限的百貨店也陷入了利潤大幅下降的尷尬境地。受同質化、行業多渠道擠壓等影響,百貨業亟待突出重圍,找尋新的盈利模式。分析人士指出,企業應弱化經營模式,從品牌選擇、營銷策劃、細分市場等多方面創造新的利潤空間。
百貨行業定義
百貨業是指根據不同商品部類設銷售區,開展各自的進貨、管理、運營的零售業態。百貨業與大賣場、折扣店、專賣店、MALL同屬於零售業態。相關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百貨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百貨店業態的特點:一般設在城市繁華區、交通要道。根據1998年國家內貿局制訂的零售業態分類規範意見(試行),百貨店是指「在一個大建築物內,根據不同商品部門設銷售區,開展進貨、管理、運營,滿足商品多樣化選擇需求的零售業態」。
百貨公司(department store)是一種大規模的經營日用工業品為主的綜合性的零售商業企業, 經營的商品類別(系列)多,同時每類商品(每條商品線)的花色、品種、規格齊全(項目多),實際上是許多專業商店的綜合體。一般以大、中型居多;從日用品到食品,從工業到土特產品,從低檔、中檔到高檔品都經營,綜合性強,它又是高度組織化的企業,內部分設商品部或專櫃,商品部相對獨立 ,可自己負責商品進貨業務,控制庫存,安排銷售計劃。1862年,法國巴黎的「好市場」是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百年來,百貨公司仍是零售商業的主要形式之一。美、日、法等國的大型百貨公司,銷售的商品多在25萬種以上,最高的達到50萬種。
更多百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百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