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百貨行業分析報告 >> 2015年我國百貨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015年我國百貨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015-01-22 15:32:51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國內百貨業有過近20年的舒適期,如今卻步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一直以來被詬病的經營模式仍然在曲折中探索。為尋求出路,並彌補百貨的「先天不足」,自營、買手制、電商布局、O2O……凡是能帶動消費,產生消費黏性的方式都已被嘗試。下面一起看下2015年我國百貨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在全行業困境之下,百貨店的生存危機日益凸顯。創新求變、轉型突圍成為業內共識。正如家樂福全球副總裁唐嘉年所說「任何零售業態都不會消亡」,主流零售形態的百貨店肯定不會消亡,但也不會再是過去的「舊模樣」。未來的百貨店會往哪個方向發展?老笑斗膽預測,或朝著「非百貨店」方向發展,越不像百貨店的百貨店,才是最好的百貨店。

  百貨店越來越不像百貨店

  各種跨界,各種混搭,各種組合創新,各種搭配顛覆,各種網絡元素、移動科技、電商概念等等,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百貨店內。百貨店的邊界將越來越寬泛,定義將越來越模糊,百貨店會變得越來越不像百貨店。未來,新奇、時尚、愉悅、超值等體驗將變成百貨店高下的決定因素,「體驗為王」將被百貨店奉為圭臬。

  大店的購物中心化趨勢將越來越猛,純商品經營特別是服裝經營的占比持續下降會呈必然趨勢。而拓展的方向也將從餐飲延伸到更多的領域,不排除有些百貨店比購物中心更「購物中心」。有機會擴建的百貨將變身真正的購物中心,這些購物中心將融合百貨店、購物中心之長而各去其短,在營運、營銷上占據一定的優勢。

  不能拓展物理邊界的百貨店也會走「微購物中心」之路,這種袖珍型購物中心將顯得更加精巧別致,業態布局、品類組合、品牌搭配更顯匠心獨運,超乎想像而又合情合理。規模較小的百貨店或利用其區位優勢,堅持「被集成戰略」,向所處的商圈借勢借力,自甘成為「天然購物中心」中的某個優勢品類或幾個關聯品類的集合店,在這些品類,它們將更專注專業,做得更加細緻深入,特色和優勢也必將更為突出。

  不管是真正的購物中心、類購物中心還是專業店,都會突出主題色彩、人文特色、生態元素、智慧基因,都會融入更多的移動科技、網絡因素、電商概念,都會圍繞視聽嗅味觸「五覺」營造與其經營相適應的濃厚氛圍,布設配套服務、互動體驗。

  據百貨發展前景報告顯示,未來,「標準的」百貨店、中規中矩的百貨店,死守百貨店邊界與內涵的百貨店或難以生存,而那些因勢而變、因時而動、因客制宜的「偽百貨店」才會有生命力、競爭力。

  涉獵金融服務

  面對低迷的百貨市場格局,傳統百貨業尋找新的盈利通道已是大勢所趨。銀泰商業、王府井百貨分別與支付寶、微信合作推出可以儲值的會員卡。一張被賦予網際網路思維和金融概念的會員卡,帶給百貨業在金融領域更多想像。

  相關政策影響,讓過去企業利潤的重要組成商業預付卡銷售走向終結。如果帶有網際網路金融性質的會員卡以儲值、增利、返利等形式吸引個體消費者主動將錢存入時,將會成為百貨業業績的新增長點。百貨還可以此為契機,逐步將這種金融思維滲透到與供應商的合作中。此前,京東針對消費者推出了「京東白條」,對供應商推出了3分鐘到帳融資產品「京保貝」,開啟了金融領域的全面發力。

  其實,已有百貨企業在金融板塊暗暗發力。廣州友誼擬募集現金100億元收購越秀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轉型為金融和百貨雙主業運營的A股上市平台。重慶百貨投資1.5億元設立重百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以此切入金融領域。通過辦理各種小額貸款、票據貼現等金融服務,更好地服務重慶百貨主營業務,增加營業收入。不過,進入金融領域的風險頗多,企業在涉及資金運作方面的每一個決定都需非常謹慎。

  百貨市場細分

  傳統百貨的市場前景逐漸暗淡,未來一線城市百貨數量會越來越小。在市場不充分的三四線城市,還可能會有一批百貨店誕生。去年百貨店坪效下降幅度高達12.9%,銷售額增幅明顯滯後於營業面積擴張速度。儘管增設體驗型業態可以挽回一定比例的流失客流,但百貨商場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商業市場中重新站穩,需要將發展重心投向強化優勢品類和走細分市場路線。

  北京apm的主力店東安市場今年進行了75%比例的品牌調整,商場已從綜合性百貨轉型成青春、時尚的潮流館。西單商場在一層將增設200平方米的珠寶專櫃,同時擴充體育品牌陣容,強化優勢品類,把握細分客群。商業項目的競爭不應是足球場博弈,上場球員共同拼搶一個球,更應像在游泳池中競爭,在各自的泳道前進。這意味著,商貿企業的角力點是在細分市場中把握住各自的目標客群。

  細分市場要求百貨企業對定位有清晰、堅定的定義。所謂細分市場,就是根據消費者需求的不同特徵將同類需求的消費者進行分類,通過研究某一類型的消費者,對未滿足和未充分實現消費者需求的部分進行補充與優化。細分市場考驗企業對市場的熟悉度,需要百貨企業從商品經營的思維轉向對消費者研究。

  發力自有品牌

  國內百貨企業善於借鑑國外的成熟商業經驗發展自己。在美國、歐洲國家的百貨店以自營為主,並通過自有品牌提升經營利潤、形成差異化。對傳統經營模式的改變是百貨業重塑競爭力的關鍵。目前,眾多百貨企業積極探索商品自營,但回歸之路需要循序漸進,聯營仍將是百貨的主流經營模式。

  百貨企業將更多精力投入到供應商深度聯營、打造自有品牌方面。新世界百貨自有品牌LOL店已在全國進行推廣,為了提高市場滲透率與品牌知名度,新世界百貨還有意將LOL品牌店以加盟方式擴張。大商股份在企業內部大力推廣「直銷直營」的經營模式,通過統一採購和開發自有品牌,壓縮中間商環節,帶動商品毛利率提升。不過,由於市場環境、零供關係差異,國外百貨自營商品與自有品牌占比在90%以上,但國內百貨企業自有品牌的理想份額為20%-40%。

更多百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百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