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價走勢是現在中國人最關心的,近年來中國房價走勢一直撲所迷離。目前相對人均GDP和收入水平,中國房價都處於世界較高水平。以下對中國房價發展趨勢分析。
自從1998年全國開始實施住房市場化改革,中國房價仿佛就步入了一條上漲的不歸之路。短短20年時間,中國房價商品房的平均價格翻了將近三倍,而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房價漲幅更為驚人,上漲幅度將近七倍。2018-2023年中國房價走高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表明,在1998年的時候,中國全國的房價平均價格剛剛突破2000元一平米,2015年全國房價平均價格為7571元一平米,漲幅高達279%。
全球前十中中國有7個城市,前50中24個。其中無錫領跑,排名比去年上升2個名次,漲幅從34.3%下降到18.2%,但這兩年累計增長近6成。合肥、廣州、廈門、鄭州、南京和惠州位居前十。從一線城市來看,北京和上海分別比去年下降13和20位,廣州比去年上升9位,但去年房價飛速上漲的深圳卻跌出前50名。現從五大趨勢來分析中國房價發展趨勢。
中國的城市形式完全不同於美國。我們是摞起來的城市,密度高,人口高度集中。這種趨向一旦構成,很難改動。
你讓中國人過「買個牙刷也要開車10分鐘」的生活,是不能夠的。所以,有人口增量的城市,房價很難回落。加上人民幣貨幣供給量臨時偏高,所以房價只能不時下跌。
房產稅的出台至多將在以下三個方面逐步發揚作用:
首先是改動人們的理財觀念。以往能夠是買房就發財,但是從房地產稅落地之日起,這一途徑的發財機率就降低了。
其次,將能夠改動城市的資源配置。隨著市民徵稅人認識的覺悟,人們關於上繳的稅款自然有詰問通明度和去向的要求,這一要求倒逼政府部門在資源配置端重新分配資源。
第三,房地產稅的呈現關於實體經濟的影響也是宏大的。此前,由於持有土地、房產的本錢極低,很多非房地產企業蜂擁進入這一市場,而且也的確獲利豐厚。
基於目前央行不斷釋放流動性和實行的逆回購政策,房地產市場中的熱錢也越來越多,在實體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這些熱錢將大部分流入樓市。隨著熱錢不斷推高樓市,後續資金一旦不能跟上,那麼樓市崩盤並不遙遠了。本輪樓市的上漲就是尾端的結構性行情,也就是說,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出現分化,未來面對的就是普跌和暴跌;任何一次結構性行情的尾端過後,到逃不掉這一結局。
通過增加供應抑制房價的,不會是北京一家,根據筆者的估算,起碼應該有30家以上的城市都存在嚴重的供應不足的問題,相信都會在短期內出台新的供地計劃。
將來三、四線城市人口總體將繼續外流,而一、二線城市人口總體將持續堅持流入態勢。三、四線城市目前商品住房高庫存及暢銷成績曾經較爲嚴重,而其將來的人口又呈流出態勢,隨著住房供應構造性過剩成績的突出,將來將有局部新城將淪爲鬼城或空城。
所謂房價短期平穩,是指房價在總體上短期內不會大漲大跌,呈現穩定表現,但從結構上看,過去15年房價漲幅過大的少數城市,其房價會出現「穩中有降」的情況。2018年出現暴漲不現實,也不會出現暴跌。
更多房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房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