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市場是發行和買賣債券的場所,是金融市場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債券市場是一國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何構健健康的債券市場體系,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轉型需要,成為市場關注話題。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研究室主任彭興韻表示,「2017年應當進一步促進債券市場在經濟結構調整中發揮重要作用,收緊產能過剩行業的債券發行條件,通過債券市場鞏固2016年去庫存所得取的成果;繼續適度收緊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債券發行,控制房地產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和槓桿率,讓債券市場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國債市場的持續下跌和跌宕起伏的走勢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一是環球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加息,該預期已經實現,並且美聯儲出乎預料地暗示,2017年加息次數會是三次,而不是此前人們普遍預期的兩次。同時,通貨膨脹預期也在升溫。中國CPI連續兩個月高於2%;PPI轉正後,更是超預期上揚,這些都推升了通脹預期。此外,歐洲央行將削減購債規模。這些都推升全球國債收益率上升,國債價格下跌,負利率時代走向終結。
二是臨近年底,機構備付進入關鍵時期,考慮到後續逆回購到期回籠壓力,以及年底指標考核影響,資金市場的短期流動性趨於緊張,債券市場收益率隨之提升。
三是幾年來低利率使得債券市場一直呈現牛市格局。在牛市氛圍下,一些機構以代持等名義在國債市場加大槓桿率以獲取套息利益。一旦國債價格下跌,這些問題就會暴露出來。如果處理不當,國債市場會出現信用危機,國債價格將隨之暴跌,進一步加深市場危機。最近市場上引人關注的「蘿蔔章」事件就是這類問題的暴露。國債期貨市場近日價格跌宕起伏,也是反映了國債市場的信心危機。
近期,債券市場持續大幅調整,發行債券企業受到波及。
據2016-2021年中國債券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記者統計,12月1日至22日,累計有73家企業取消或推遲債券發行合計1001.87億元,而上月同期只有17家企業,累計取消或推遲債券發行僅為185億元。這意味著,12月取消債券發行規模是11月的5倍以上。
記者注意到,12月取消債券發行的企業中,取消或推遲債券發行規模較大的企業集中在能源、鋼鐵和金融領域。
其中,國家電網推遲了100億元超短期融資債券發行,建設銀行作為發起機構的資產支持證券94.15億元延長建檔,招銀租賃取消資產支持證券56.36億元,陝西煤業、兗州煤業分別取消30億元超短期融資債券發行,河鋼集團取消了30億元中期票據和20億元超短期融資債發行。
第三方資管機構玄甲金融投研總監衷亞成表示,債市大幅波動,資金流動性不足,可能會導致新發行債券認購不足,新債發行原定利率區間對投資者吸引力不足,吸引投資者需要提高利率,選擇此時發債將增加企業財務成本,因此不少企業選擇取消債發行。
更多債券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債券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