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Trust)是一種理財方式,是一種特殊的財產管理制度和法律行為,同時又是一種金融制度。信託與銀行、保險、證券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體系。信託業務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律行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當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託人,受信於人的受託人,以及受益於人的受益人。
僅今年下半年以來,已有至少6家信託公司開始招聘網際網路信託相關方面的人才,主要涉及網際網路技術崗及產品研發崗。部分信託公司網際網路信託相關產品已初步成型。
為網際網路信託招兵買馬
7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頒布《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專門提出網際網路信託概念,為信託業發展網際網路業務提供了寶貴的制度供給。
鑑於信託高門檻、私募的性質,不少業內人士對網際網路信託的發展持「不樂觀」的態度,但是從信託公司的動作,尤其是人才儲備上來看,下半年來,網際網路信託正成為越來越多信託公司轉型的新方向。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部分信託公司已成立專門的網際網路業務團隊或部門,旨在研發植入網際網路基因的創新型信託產品,並開始大規模的招兵買馬,悄然拉響了網際網路金融人才戰。
近日,中融信託發布了一系列招聘信息,其中,多項招聘職位鎖定旗下網際網路金融子公司,職位包括產品採購總監、市場總監、運營總監。其旗下子公司中融金服在官網中亦發布了需要招聘的職位,如客戶服務專員、網際網路運營經理、業務運營專員和媒介經理等。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信託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資料顯示,中融金服運營方,深圳中融融易通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的控股方為北京中融鼎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中融國際信託旗下專業從事股權投資的全資子公司。該平台的借款人均為合法購買金融產品的高淨值客戶(自然人或機構),並以其持有的信託計劃受益權作為增信措施進行融資。中融金服是中融信託轉型的主要方向之一。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下半年一個多月以來,至少有6家信託公司在各大招聘網站、微信號及官網上發布網際網路信託相關崗位的招聘信息,除中融信託外,還包括北京信託、長安信託、平安信託、萬向信託等,主要涉及網際網路技術崗及產品開發營銷崗。
如某信託招聘網際網路信託高級支持專員,崗位職責為「完成金融業務軟體項目的需求分析、程序及架構設計」、「負責業務系統核心代碼開發、編寫、及相關設計文檔」等。技術崗位中,JAVA等主流開發語言的軟體開發、UI設計師、軟體測試人員等職位需求較多。
「建立網際網路金融平台自然是希望以網際網路的思維來研發產品。技術性的崗位還好說,但是市場上並沒有同時具備網際網路和信託雙重基因的產品研發人員,信託公司也只能摸石頭過河,慢慢摸索。」有信託公司內部人士表示。
信託網際網路化存在阻力
「金融+網際網路的結合一定會有1+1》2的效果和威力,這已經成了各大金融機構的共識。」格上理財研究員王燕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發展網際網路對信託公司未來的發展,一方面能拓寬受眾群體,一方面在銷售方面更方便快捷,另外,網際網路也會給信託公司的業務方面帶來新的創意和發展思路。」
業內人士認為,網際網路金融對於信託行業的創新,無論是業務發展還是公司發展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目前,信託已經發展成為金融行業的第二大子行業,在網際網路金融已成燎原之勢的背景下,信託業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已成趨勢。因此,網羅相關人才進行布局對信託公司而言是最明智的選擇。
「信託畢竟是一個私募產品,且門檻較高,因此網際網路化確實存在一定的阻力,信息無法透明化,投資者就很難付諸信任。」王燕娛表示。在銷售上比較成功的網際網路金融案例就是銀行的網上銀行業務。各大銀行通過自己的客戶端,大大削減了櫃檯人員的壓力,減少了人員成本。「未來隨著信託業的轉型,很可能做到像公募產品一樣信息對稱。」
目前,由信託公司開發的初具形態的網際網路金融平台,均不是單獨針對集合信託產品的營銷展開,而是專注於信託產品的流動性、消費信託,以及構建開放式平台。從而最大化的利用網際網路「流量為王」的特性為信託業務的創新服務。
據記者了解,目前多家信託公司招聘網際網路信託相關人才,是為發展消費信託做準備,包括中信信託、萬向信託均開發了依託網際網路特性的消費信託產品。
更多信託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信託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